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业界新闻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中国电力
(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办: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
《中国电力》编辑部
主编:
汤广福 王耀华
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
城滨河大道18“国家电网公
司”园区B315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66603808(编辑部)
010-66603801(广告、发行)
010-62662699-1(技术支持)
传真:
010-66603578
国内邮发代号:
2-427
国外发行代号:
M-276
广告登记证号:
京昌市监广登字20190011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低低温电除尘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海宝, 郦建国, 何毓忠, 姚宇平
中国电力 2014, 47 (
10
): 117-1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10.117.4
摘要
(
203
)
PDF(pc)
(2553KB)(
579
)
可视化
收藏
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是电除尘新技术,其自身耗能少,并可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SO
3
,在日本已经成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主流,而国内对低低温电除尘器其各方面的性能和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针对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煤种适应性、酸露点、灰硫比及其计算公式、二次扬尘、离线振打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典型的低低温电除尘系统、灰硫比对电除尘器腐蚀和除尘效率的影响幅度、旋转电极与低低温电除尘的结合系统,列举了中国即将投运的具有代表性的低低温电除尘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5
)
Select
2.
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问题研究
胡泊, 辛颂旭, 白建华, 张运洲
中国电力 2013, 46 (
1
): 1-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5
摘要
(
525
)
PDF(pc)
(1933KB)(
774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规划、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建立的光伏发电出力特性指标,分析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太阳能发电消纳研究方法,根据“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规划目标,分析了西北电网太阳能消纳能力,2015年,西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为1 320万kW,电网调峰能力不能满足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需求,需要跨区平衡消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7
)
Select
3.
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视中的应用
汤明文, 戴礼豪, 林朝辉, 王芳东, 宋福根
中国电力 2013, 46 (
3
): 35-3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3.35.3
摘要
(
277
)
PDF(pc)
(1920KB)(
760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在远程遥控、续航时间、飞行品质上有了明显的突破,从而为其在电力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探讨了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视中的选型原则、巡检模式,概括了电力线路巡检作业中无人直升机和固定翼机应用特点,同时对无人机飞行方式、通信链路系统中继模式、无人机巡检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无人机巡检模式的讨论侧重各种不同巡检模式的应用特点及应用特性分析,为不同情况下无人机巡检中继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7
)
Select
4.
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
周海明, 刘广一, 刘超群
中国电力 2014, 47 (
11
): 140-1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11.140.4
摘要
(
389
)
PDF(pc)
(2133KB)(
1272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未来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等能源供用要求,研究了与未来能源资源约束条件和应用技术水平相匹配的能源供应与消费技术框架。相对于传统的能源供应体系,这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能够发挥能源综合应用和负荷侧互动技术优势,整体优化能源供给与消费,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2
)
Select
5.
微网孤岛模式下负荷分配的改进控制策略
赵凤贤, 孙丽颖
中国电力 2013, 46 (
4
): 58-6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4.58.4
摘要
(
166
)
PDF(pc)
(1871KB)(
232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微网线路阻抗呈阻性引起有功和无功之间存在强耦合,在孤岛模式下,采用传统
V
/
f
下垂控制策略不能有效地实现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随着负荷功率变化而变化,为实现负荷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采用坐标旋转的虚拟功率
V
/
δ
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由于采用正交线性旋转变换矩阵,实现了功率的解耦,并且增加了功率输出限制反馈环节修正项和微分环节修正项,有效地跟踪负荷功率的变化,确保负荷的合理分配。通过对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增/切负荷或退出某一分布式电源进行Matlab仿真分析,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9
)
Select
6.
中国智能用电的实践与未来展望
王广辉
中国电力 2012, 45 (
1
): 1-5.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1.4
摘要
(
205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智能用电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分析,依据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用电体系架构,并对物联网和云计算关键支撑技术在智能用电方面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结合在智能小区、智能楼宇和智能园区的智能用电典型实践,展望了未来用电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城市能源管理网络的构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2
)
Select
7.
燃煤电厂烟气SCR脱硝成本分析与优化
杜振, 钱徐悦, 何胜, 朱跃
中国电力 2013, 46 (
10
): 124-12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0.124.4
摘要
(
251
)
PDF(pc)
(970KB)(
101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现有机组烟气SCR脱硝成本较高的问题,研究了机组类型、机组容量、脱硝效率、还原剂类型、入口NO
x
浓度、脱硝厂用电率等因素对烟气SCR脱硝平均成本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SCR脱硝成本的组成得到运行成本和财务成本是脱硝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降低脱硝成本的还原剂耗量优化、吹灰系统优化、催化剂优化等措施,为烟气SCR脱硝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4
)
Select
8.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布局与选址方案的优化方法
葛少云,冯亮,刘洪,王龙
中国电力 2012, 45 (
11
): 96-10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1.96.5
摘要
(
145
)
PDF(pc)
(2331KB)(
675
)
可视化
收藏
在兼顾充电站运营者和电动汽车用户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充电站规划布局的优选模型。在充分考虑路网结构、车流信息和用户路程损耗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充电站选址定容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路口节点的交通流量来表示路网中的车流情况,以权重来反映车流密度对充电站服务范围的影响,以用户在充电路程中的损耗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选址,并利用加权Voronoi图来实现充电站服务范围的自动划分。最后,以全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从多种规划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规划区充电站最终的规划方案。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对于城市区域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优化规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2
)
Select
9.
中国中长期能源和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
徐敏杰, 胡兆光, 谭显东, 单葆国
中国电力 2012, 45 (
4
): 101-107.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4.101.6
摘要
(
157
)
PDF(pc)
(1385KB)(
564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主要行业产品产量,对比国内外分行业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的变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了中国中长期能源、电力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分3种情景对2015、2020、2030年的全国能源、电力需求与结构以及碳排放进行了分析,测算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50亿t标准煤左右,全社会用电量7.7×10
12
kW·h左右;3种经济发展情景下,均能实现2020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非化石能源开发达到规划上限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3
)
Select
10.
循环流化床燃烧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岳光溪,吕俊复,徐鹏,等
中国电力 2016, 49 (
1
): 1-13.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6.01.001.13
摘要
(
515
)
PDF(pc)
(4092KB)(
630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自1980年起步,经历了35年的努力掌握了先进的循环流化床设计理论,形成了从小容量的蒸汽锅炉到大型超临界发电锅炉的系列容量产品,控制了中国市场,并走向世界。面临国内复杂的煤种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科技人员和工程师突破了循环流化床流态设计的范围,形成了高可用率、低厂用电率的第二代循环流化床技术,并正在向超低排放的第三代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5
)
Select
11.
风电供热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评估
王彩霞, 李琼慧, 谢国辉
中国电力 2013, 46 (
12
): 100-106.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2.100.6
摘要
(
162
)
PDF(pc)
(2173KB)(
219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风电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已成为风电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冬季夜间负荷低谷时段,受热负荷影响,风电弃风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东北、西北等风能资源丰富、冬季采暖期长、热电联产机组比重高的地区开展风电低谷供热,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缓解风电冬季运行困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已经开展风电供热试点。研究了风电供热的原理,并结合风电供热实践特点,分析了风电供热的运行特点、风电供热对于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的作用以及风电供热的前景,结合案例对风电供热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案例研究表明,风电供热有利于提高低谷风电的消纳能力,但就中国目前风电供热运行特点而言,其提高低谷风电消纳能力的潜力有限,要完全解决低谷时段的风电消纳问题还需要考虑其他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4
)
Select
12.
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研究
王振华, 黄宵宁, 梁焜, 李少斌, 杨忠
中国电力 2012, 45 (
10
): 59-6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0.59.3
摘要
(
187
)
PDF(pc)
(3590KB)(
825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输电线路短途巡检的应用需求,解决常规巡检手段低效、安全、技术门槛等问题,以四旋翼无人机为载体,搭载影像采集设备进行航拍巡视,搜索、定位、采集线路缺陷和隐患的影像数据。根据线路杆塔坐标信息,预设航迹点实现自主飞行巡检;以设备回传的杆塔实时影像为操作指导,利用手动飞行模式实现线路关键部件的影像采集。该系统提升了线路状态管理、应急指挥的便利性,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评估、灾前排查、事故预警、灾后抢修,乃至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6
)
Select
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GOOSE回路安全措施研究
侯伟宏, 裘愉涛, 吴振杰, 吴靖
中国电力 2014, 47 (
9
): 143-14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9.143.5
摘要
(
145
)
PDF(pc)
(1919KB)(
26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中检修安全措施实施难题,分析了GOOSE回路不同隔离技术的实现机理及其优缺点,研究了检修机制和软压板的实现原理;考虑到现有隔离技术可靠性的问题,建议智能变电站GOOSE虚回路安全措施应该由至少两种不同原理的隔离技术构成;阐述了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实施原则,并以220 kV线路间隔检修为例,介绍了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隔离措施实施案例,为实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GOOSE回路安全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1
)
Select
14.
基于实测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减排效益分析
帅伟,李立,崔志敏,吴家玉,莫华
中国电力 2015, 48 (
11
): 131-137. DOI:
10.11930.2015.11.131
摘要
(
254
)
PDF(pc)
(2989KB)(
341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控制区的某采用“低氮燃烧+SCR+低低温静电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基于国家现有监测方法与标准的超低排放电厂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与环境效益。监测结果表明:在燃用硫分不高于0.75%、灰分不高于16.2%、低位发热量不低于21.87 MJ/kg燃煤情况下,按照小时均值的评判方法,在75%和100%负荷工况,受检燃煤电厂总排口NOx、SO2、烟尘和Hg及其化合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35.44 mg/m3、17.11 mg/m3、9.30 mg/m3和2.19μg/m3,满足超低排放相关要求。SO3、PM2.5和液滴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3.5 mg/m3、0.3 mg/m3和27.6 mg/m3以下,湿式静电除尘对PM2.5的脱除效率大于70%。超低排放有利于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但改造后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显著增大。另外,现有烟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无法很好地满足低浓度条件下监测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燃煤超低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0
)
Select
15.
基于遗传算法和微分进化算法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袁沔齐, 邹振宇, 孙凯祺, 刘合金, 李可军
中国电力 2013, 46 (
1
): 16-2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6.4
摘要
(
115
)
PDF(pc)
(2244KB)(
537
)
可视化
收藏
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DG)安装位置的选择、额定容量的确定对于电网规划、设计和投资至关重要,以10节点配电网系统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和微分进化算法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建立了DG的不确定性模型,并将其加入到优化分析中,给出了优化算法的求解程序。对含DG的配电网进行了潮流计算,分析了DG容量与系统总网损的关系。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配置有效改善了配电网的电压分布,减小了网损,提高了系统负荷率,说明了该优化配置方法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9
)
Select
16.
新时期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定位及前景展望
程路, 白建华
中国电力 2013, 46 (
11
): 155-15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11.155.4
摘要
(
123
)
PDF(pc)
(1305KB)(
194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现状,对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在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输送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探讨了抽水蓄能在不同区域电网中的定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划,结合中长期电力增长形势、资源条件、前期进展、发展政策等,对未来20年抽水蓄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提出了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9
)
Select
17.
湿法烟气脱硫中石膏雨的形成及其控制措施
郭彦鹏, 潘丹萍, 杨林军
中国电力 2014, 47 (
3
): 152-15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4.3.152.2
摘要
(
147
)
PDF(pc)
(921KB)(
25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电厂在取消烟气换热器(GGH)之后,石膏雨现象变得严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深入分析了石膏雨的来源、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几种常见且具有一定工业应用价值的石膏雨解决方案,并结合各方案的工程案例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为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改造提供借鉴。同时指出,对当前的脱硫工艺进行优化以及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湿式电除尘器设备,对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前瞻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18.
情景分析法在能源规划研究中的应用
娄伟, 李萌
中国电力 2012, 45 (
10
): 17-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0.17.4
摘要
(
161
)
PDF(pc)
(1402KB)(
207
)
可视化
收藏
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是通过假设、预测、模拟等手段生成未来情景,并分析情景对目标产生影响的方法。情景分析法出现以来,在能源规划领域就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分析情景分析法与能源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以基于情景分析的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为案例,分析了基于定性与定量情景分析的能源规划研究方法。认为,基于对未来关键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的情景分析法,通过描绘未来多种可能的情景,能为制定高质量能源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19.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方案
刘开俊
中国电力 2012, 45 (
9
): 7-1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9.7.3
摘要
(
130
)
PDF(pc)
(3554KB)(
561
)
可视化
收藏
“十一五”以来我国风电规模快速增长,但风电与电网发展不协调。为更好地推动风电可持续发展及场网协调发展,基于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从风电运行安全、消纳需求、规划建设等角度,分析风电并网对电网带来的影响和原因,从技术发展、电源优化、网架建设、统筹规划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为电力行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7
)
Select
20.
欧盟智能电网发展及启示
白明月, 刘甲男, 张雪萍, 高亚男, 王月卿
中国电力 2012, 45 (
1
): 6-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6.3
摘要
(
131
)
可视化
收藏
关键技术、资产拥有权以及管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使中欧智能电网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特点的同时,也为彼此间互相借鉴不同经验和成果提供了机会。在欧盟的主导和推动下,欧洲智能电网建设体现出政策支配性强、用户参与度高、资源整合力度大、技术创新意识浓等特点。受此启发,欧盟勾画的这条智能电网路线图及其所体现的发展思路,从政策布局、产业链、技术等多个方面为中国智能电网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7
)
Select
21.
不同运行时间烟气脱硝催化剂性能对比分析
商雪松,,陈进生, 胡恭任
中国电力 2012, 45 (
1
): 45-4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45.4
摘要
(
110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运行时间对商用SCR烟气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种分析仪器对厦门某燃煤电厂SCR脱硝反应器中运行了10 080、25 145、30 288、40 368 h的催化剂(V2O5(WO3)/TiO2)进行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SCR脱硝催化剂在运行30 000余小时后,SCR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低于60%,已不能满足燃煤电厂脱硝要求,需对催化剂进行更换或活性再生处理。(2)运行时间的增加会对催化剂孔道及内部介孔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脱硝效率。(3)随运行时间的延长,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有一定的流失;催化剂表面水溶性离子和重金属元素均有增加的趋势。(4)4种催化剂试样表面未产生明显的活性组分与助催化剂二者的团聚,并且催化剂载体在运行了40 000余小时后仍保持锐钛矿晶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7
)
Select
22.
新能源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李琼慧,王彩霞
中国电力 2015, 48 (
1
): 33-36. DOI:
10.11930.2015.1.33
摘要
(
161
)
PDF(pc)
(919KB)(
445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以来,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局部地区风电消纳困难、新能源补贴拖欠等问题。“十三五”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复制现有技术、依靠政府不断扩大补贴规模的新能源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新能源发展需要处理好新能源经济激励政策调整、新能源与其他电源以及电网的统一规划、大型新能源基地市场消纳三大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6
)
Select
23.
700 ℃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材料研发现状
张燕平, 蔡小燕, 黄树红
中国电力 2012, 45 (
2
): 15-21.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2.15.6
摘要
(
122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700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温材料的研发现状,同时介绍了与高温材料相关的焊接、高温涂层和冷却技术的研究情况。欧洲、日本、美国对铁素体钢、奥氏体钢以及镍基合金3类高温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及筛选,同时致力于新型高温材料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欧洲、日本在镍基合金与铁素体钢之间的焊接技术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美国研究并制定了不同合金的焊接工艺。美国、欧洲在高温涂层方面也开展了研究工作,其中,热障涂层技术将有可能在700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汽轮机中得到应用。冷却技术方面,欧洲、日本对蒸汽冷却和新型网格夹芯材料冷却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4
)
Select
24.
微网中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刘金鑫, 李鹏, 崔红芬, 习朋
中国电力 2012, 45 (
3
): 38-42.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3.38.4
摘要
(
102
)
可视化
收藏
微网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自身特性不平稳使微网及其运行控制困难,对微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微网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之上,通过与传统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对比,对微网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并联型有源滤波器(SAPF)模型进行改进,在检测环节用形态滤波器代替低通滤波器,并对形态滤波器的结构元素选择进行分析。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SAPF模型能满足微网对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实时性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4
)
Select
25.
1 000 MW 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优化运行
梁川, 沈越
中国电力 2012, 45 (
1
): 41-44.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41.3
摘要
(
119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烟气脱硝工艺。主要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原理和绥中电厂4号1 000 MW机组脱硝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并对性能考核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运行方案。通过调整反应器内局部区域的供氨量,在反应器出口建立均匀、稳定的NO
x
分布,使SCR系统在保持理想脱硝效率的同时,保持最小的氨逃逸率和良好的可控性运行,以节省喷氨量并减小对空预器的危害,使脱硝系统在环保排放达标的基础上,兼顾节约运行成本和保护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3
)
Select
26.
基于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与仿真
赵杰, 王硕, 沈大力, 苏佚, 李吉昌
中国电力 2013, 46 (
7
): 105-110.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7.105.5
摘要
(
155
)
PDF(pc)
(2068KB)(
399
)
可视化
收藏
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与负荷具有分散性,根据分布式电源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为深入研究微电网的运行特性,首先分析了
P
/
Q
控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恒定输出特性及
V
/
f
下垂控制策略在孤岛运行时为微电网提供频率和电压参考的特点。之后,提出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如日照、风速及负荷的变化),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微电网仿真平台,采用
P
/
Q
-
V
/
f
控制策略实现在联网运行、孤岛运行以及2种模式之间切换时对微电网的综合控制,并对其运行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3
)
Select
27.
利用协同治理技术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
陈牧,胡玉清,桂本
中国电力 2015, 48 (
9
): 146-151. DOI:
10.11930.2015.9.146
摘要
(
159
)
PDF(pc)
(2396KB)(
251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 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当前利用协同治理技术达到烟尘超低排放的推荐性技术配置方案,相关结论可为现阶段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3
)
Select
28.
风电并网对接入地区电压的影响
李强, 李凤婷, 樊艳芳, 常喜强, 苏常胜,
中国电力 2012, 45 (
4
): 15-18.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4.15.3
摘要
(
116
)
PDF(pc)
(1817KB)(
422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后,对当地电网的电压造成影响,研究风电接入地区电网电压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以新疆哈密地区风电接入当地电网为例,统计了并网地区典型运行方式下的母线电压水平。建立风电场机组仿真模型,考虑尾流效应影响下的风速,通过实时数据进行潮流计算,分析与风电场有关的关键节点电压问题。针对当地电网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改善并网地区电压质量的措施,对投切电抗器和SVC 2种无功补偿方案进行计算并仿真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国内风机脱网的背景下,分析了投切电抗器可能对同一并网点的风电场群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2
)
Select
2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工程造价预测模型
凌云鹏, 阎鹏飞, 韩长占, 杨晨光
中国电力 2012, 45 (
10
): 95-9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2.10.95.4
摘要
(
106
)
PDF(pc)
(1066KB)(
330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在输电线路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方案比选过程中,如何利用较少的工程信息,快速、准确地预测比较各方案工程造价,评估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工程造价预测方法,分析并找出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输电线路工程造价作为输出变量,建立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用实际工程数据训练和验证预测模型。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快捷地预测输电线路工程造价,适合于工程方案比选过程中的各方案造价预测对比,评估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1
)
Select
30.
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预测及分析
严晓辉, 徐玉杰, 纪律, 陈海生, 谭春青
中国电力 2013, 46 (
8
): 22-29. DOI:
10.11930/j.issn.1004-9649.2013.8.22.7
摘要
(
174
)
PDF(pc)
(1782KB)(
465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建立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需求预测模型,进行储能比例、价值规模和社会需求预测,其中价值规模包括工程和辅助服务2方面,社会需求包括环境和社会岗位2方面;最后基于大规模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提出其发展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大规模储能产业装机容量达到33.6~80 GW,储能比例为1.74%~4.13%,且工程和年辅助服务价值规模将分别达到147.8~1603.2亿美元和243.6亿~580亿美元,减排CO
2
243.8亿~3619.2万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