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昊亮, 靳攀润, 姜继恒, 鲁宗相, 乔颖. 促进风电消纳的发电权交易优化方法[J]. 中国电力, 2020, 53(3): 167-176. |
[2] |
张成龙, 谭显东, 翁玉艳, 单葆国. “十三五”以来电力消费增长原因分析及中长期展望[J]. 中国电力, 2019, 52(8): 149-156. |
[3] |
宋崇明, 徐彤, 田雪沁, 王新雷. 提升调峰能力的机组供热改造方式优化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7): 132-140. |
[4] |
程临燕, 冯艳虹, 徐林. 基于风光互补出力特性的可消纳容量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7): 63-68. |
[5] |
雷昳, 刘明真, 林开敏. 基于协调负荷调度模型的蓄热采暖解耦方法[J]. 中国电力, 2019, 52(7): 55-62,131. |
[6] |
蔺晨晖, 吴文传, 王彬, 孙勇. 考虑调峰辅助服务的热电联合调度方法[J]. 中国电力, 2019, 52(6): 45-53. |
[7] |
董存, 梁志峰, 礼晓飞, 王跃峰, 白婕, 王帅. 跨区特高压直流外送优化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4): 41-50. |
[8] |
张运洲, 刘俊, 张晋芳, 王彩霞. 中国新能源“后补贴时期”发展分析[J]. 中国电力, 2019, 52(4): 1-7. |
[9] |
张晋芳, 栗楠, 刘俊, 弭辙, 元博. 一种基于调峰平衡的风光综合消纳分析方法[J]. 中国电力, 2019, 52(3): 68-72. |
[10] |
元博, 张运洲, 鲁刚, 徐志成, 王芃, 杨捷. 电力系统中储能发展前景及应用关键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 2019, 52(3): 1-8. |
[11] |
李国栋, 李庚银, 周明, 张凡. 国外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典型市场机制分析[J]. 中国电力, 2019, 52(2): 46-52,60. |
[12] |
元博, 徐志成, 刘俊, 宗瑾. 多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研究及应用[J]. 中国电力, 2019, 52(12): 132-139. |
[13] |
周任军, 武浩然, 冯剑, 王昱, 王仰之, 王珑. 考虑虚拟电厂经济运行的蓄热罐定容配置[J]. 中国电力, 2019, 52(11): 167-174. |
[14] |
牛耕, 寇凌峰, 侯小刚, 屈小云, 谢辉, 高博. 基于Non-MPPT算法的区域光伏消纳控制策略[J]. 中国电力, 2019, 52(11): 107-117. |
[15] |
薛晨, 任景, 张小东, 崔伟, 刘友波. 含虚拟储能的新能源高渗透电网深度调峰备用决策模型[J]. 中国电力, 2019, 52(11): 35-43. |